毕业后我们乐团十几号人几乎全都改行做了音乐,有当音乐老师的,有出国深造的,有搞音乐制作的,有北漂港漂的,甚至与当时的华语界一线艺人有合作,很正常,没觉得有多少门槛。我从事的本专业,机械设计,周末回母校给学生上乐理选修课,以及辅导乐队排练,最没出息。那时2000年代初,一节课给我五六百课酬,差不多国企职工半个月收入,妥妥的中产。
回想起来,我们玩音乐几乎纯粹就是为了玩,压根没谁想着考个什么证,拿张文凭去证明自己。玩着玩着就入行入圈了,也无需爹妈花几百万几千万开道找出路。当然你可以说是时代风口给吹上去的,客观的说,大概是因为当时大学生真的没什么就业压力,可以很放肆的玩兴趣爱好。不过我的成绩单非常好看,几乎一抹平的九十多分,年年特等一等奖学金,玩音乐似乎影响不大。
关于音乐生的出路,其实出路不在你是什么生,而是你用什么心态面对这个俗世。极小概率事件不要纳入人生规划,剩下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玩好,走好,人生就这么过去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