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女生的工作历程
2013年夏天,我拖着行李箱走进某省级水利设计院的大门,人事老大姐看到我的简历时眉毛一挑:"水利水电工程?女生?你咋来的?"刚毕业的我没明白啥意思,说了句:“哦,我走过来的”
后来才知道,公司已经将近8年没有入职过女生了(确切说是正常招聘进来的没有),而且设计部门是刚成立一年的新部门。
头三年:从"画图小妹"到"能扛事的X工"
新手期的"地狱难度"副本:
CAD速度生死局:无人指导,自己摸索,从打字不熟练到快捷键必须盲打,我每天下班后加练1小时,直到手指能条件反射地敲出「PL」「TR」「EXT」……
工地生存指南:第一次去水库踏勘,穿了一双新买的运动鞋,回来时鞋底沾满了泥浆,同事笑称这是"水利人的勋章"。
性别debuff?不存在的
某次评审会上,一位施工单位的老总看到我,半开玩笑地说:"小姑娘懂什么水闸结构?"我没反驳,直接调出计算书,指出他们施工中的一处配筋错误。
从那以后,没人再叫我"小姑娘",而是规规矩矩地喊一声"X工"。
(后来我发现,女工程师反而有独特优势:对细节的敏感度、沟通时的耐心、以及总能从包里变出止痛药和暖宝宝的"神奇技能"……) 中期:在"996"成为热词前,我们早已"007"
2015年,我参与抗旱应急项目,创下连续63天无休的记录。最疯狂的一个月:
图纸改版32次
那时候公司还没有食堂,去楼下“王春光”要盖浇饭,脱口而出“给我一盘钢筋混凝土”。用废2个鼠标(右键键程磨损殆尽)
有次凌晨2点还在办公室改图,保安大叔探头进来:"姑娘,你这加班比我们巡逻还勤快啊!"我苦笑:"大叔,你们是轮班制,我们是‘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转折:31岁那年,我拿下了注册土木工程师
2021年,白天跑工地,晚上啃规范,周末泡图书馆。考试前一个月,我把往年真题刷了两遍。
成绩公布那天,颤抖着登上中国人事考试网站,输入身份证号,一点点拨开盖着屏幕的手,一科科成绩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夜都没白熬。
(后来才知道,这本证不仅让我工资涨了一截,更重要的是——从此在技术讨论会上,我的话开始被认真对待了。) 高工之后:从"画图的"变成"管画图的"
评上高级工程师后,我的工作重心逐渐从纯技术转向项目管理。最大的变化是:
以前:熬夜画图,担心算错一个数据
现在:熬夜审图,担心别人算错一个数据
带团队后才发现,技术厉害不等于能管好项目。如何平衡业主、施工方、审查专家的需求,成了新的课题。
(某次协调会上,业主方和施工方吵得不可开交,我默默掏出计算书:"要不,我们先看看规范怎么说的?"——瞬间安静。) 6.1 女性在这个行业的生存法则,技术人员的核心竞争力
手要快:CAD、BIM、有限元分析,工具越熟练,生存越轻松
心要细:水利工程没有"差不多",小数点后两位决定成败
脸要厚:该争的技术问题必须争,别因为"怕得罪人"妥协 女性工程师的独特优势
细节控:男同事可能忽略的构造配筋,女工程师往往会多核验一遍
沟通力:在火药味十足的协调会上,女性往往能缓和气氛
韧性:这个行业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谁能坚持到最后 给后来者的建议
关于转行:见过同事转行做公务员、教师、甚至开咖啡店,但坚持下来的,现在基本都是项目负责人。
关于考证:注册证不是万能钥匙,但没有它,很多机会根本不会向你敞开。
关于性别:这行还是挺看性别的,虽然是技术行,但是还是男人的天下,能上位的女人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上位了的男的不见得有刷子,同样的一个机会,实力相当的男女二选一肯定选男,甚至是女强男弱也会选男,只因为是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