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男人的执念,关于“发家”的感触让我写下自己的经历
15 年开始创业,到 25 年,第十年了真正让我感动并想写下自己的经历,是“发家”这两个字,不只是男人自己,而是男人及背后的整个家庭,整个家庭的和睦、兴隆,才能叫做发家。
我来自乡下农村,11年大专毕业,是一个真正的职场小白,专科学校的专业能力差,普通话不准,说话書羞,表达沟通能力差;在一家公司工作到 14 年 4月,想长久学习,提升自己,做尽各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搬运、倒水、打扫等,每天几乎工作到晚上十点下班,最离谱的一次,计划好了和女友十一假出游,最后因为工作,七天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最后还是因为自己性格和能力不足原因被辞退,拿到两个月的工资8000多块,但是承诺的数千元季度提成,只字未提。后来我通过HR让她带话给老板,这几千块钱的提成,既然公司不给,我也不想去计较,算是我对这个公司的感恩。
这三年多时间,身上积累大概3万块钱。14年整个下半年都在折腾:想过继续工作,但自身能力和行业积累原因,高不成低不就。剩下年尾的几个月,边筹划写商业计划书+,边找投资人+和找合伙人+,但最后决定拿着省吃俭用的剩下的2万块钱,开始自己创业:和女友两人。一间可住可工作的民房顶楼,几台设备,一部电脑。
那时候穷到什么程度呢?连搬家都是两个人拉着一个拖车,走路几公里,来回十多趟,最迟的一趟,心酸女友跟我这样吃苦,所以我独自一个人,半夜2点多拖着车,把所有东西,走楼梯搬到 6楼顶层。 第二阶段:15年4月到 19年,我们当时的思维是,做原公司相同风格的产品,公司做老大吃肉,我们做小弟喝碗汤,也能小富即安。然而,整整五年时间,有过一些闪亮的产品,但整体后续乏力,断断续续年销售额一直徘徊在几十、一百万,浑浑噩噩就过去了,省吃俭用,公司账户也不过二十多万块钱。如果两人出去打工,五年时间,收入远不止这些钱。 但从来没想过放弃创业。这五年时间,文字写得最少,但过程最长,其中辛酸、苦楚,以及挣扎和思考,却是最长最久的,所以常常会有很多成功创业的人说,人生最好的成长,就是创业,这个过程会有足够多的经历,去敦促我们养成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你会开始思考产品思考公司人员乃至去思考文化,社会形态,财富、金钱观,人性善恶,以及某些更大的问题。而比起个人的收入、地位,我认为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 人生本干净地来,也无法带走什么,所以,财富的得失,反而无关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遇到问题,懂得思考明白了对与错,正义与否,善良的本性等,活着并活得明白,才是人生活着的意义而财富最好的用途,是用来创造价值。 第三阶段:时间来到19年底,跟女友回家见她家人,在她家住的几天里,难得清闲,白天逛田野爬山,晚上饭后散步,常常一起牵着手回忆这几年走过来的艰辛,感叹为什么走得这么辛苦呢。 最后总结出一个想法:小公司开发的产品,单品销售太少,边缘成本太高,既无成本优势,也无信誉,消费者根本不会因为价格便宜而选择。同时,通过总结发现,销售好或不好的产品,跟定高低没有必然关系:定价高的未必销售不好,定价低的未必销售就好。但无论价格高低,都有一个特点: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其他品牌不可取代性。所以,开始意识到中国的消费者不是缺钱,而是更好的产品!(女友真的是我的超级贵人!!!) 从她家离开回老家,恰好疫情暴发。20年正月上班,突然发现很多商家开始卖惨,包括年销售几千万、上亿的品牌(是否真惨,半真半假吧)。但是这个时候,我遇到一件事,一位朋友在疫情刚开始时就有意识缩减人员,减少研发和生产。并且慢慢发现这不是个例,而是很多行业的现状。我当时想,也许行情越不好,我们小公司越应该做得更好,可能正是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所以,结合19年底的总结,我们便转变产品开发思维,只做自己内心喜欢、独特的产品,不管成本(最后产品好就走高价),并且这种带着强烈的个人符号的产品,其他品牌难以模仿;在别人都因疫情降价促销保现金流时,我们反其道而行,做更好的产品并且大幅提价,没想到效果非常好。 2020 年:销售额从19年的不到150万,增长到500多万。作为回馈和鼓励,当年尾就给老婆买了-辆35万的车。同时给二姐买了一套房,作为她的婚前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