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荷兰打工十六年的日子
算一算,来荷兰打工已经十六年了。开始的五年,平均每月一千二百欧元,那时汇率高,除了自己一点花销,大概剩一千多一点汇给国内的妻儿生活。五年后,自由卡到手,妻儿也来到荷兰一起生活。
于是转店换城市工作,工资飙升,二千一二。但是汇率大不如前,不过没什么,因为都要在荷兰这边消费了。
一年后,再次转店,工资又涨了一两百欧。期间,妻子也开始工作,有了稳定收入。两年后贷款买房。
买房后再次转店。工资保持在二千五百欧。上升缓慢,但是福利好,只需一个礼拜工作五天。 过来四十岁以后,生活基本没有变化,工资一直不死不活的每年加一点点。
去年换了一家薯条小吃店,工资涨到二千八。工作依旧一周五天,但是工作繁琐,小事多,五天下来身心俱疲。 现在考虑自己也开一家薯条小吃店,自己作老板。在荷兰开小店,大概需要一百万人民币。最近看中一家,正四处筹钱。好在这几年房价上涨,卖房便可解决困难,所以有底气搏一搏。
希望一切顺利。
2023年七月一号接手此店 自己创业这三百多天经历了太多酸甜苦辣。要说酸甜苦辣这些年可没少经历,可是这一年的却又别有滋味,更加深刻。
每年的七月八月是荷兰人度假的时期,基本每个荷兰家庭都会休息一个礼拜或两个礼拜度假。有钱的一家去国外晒太阳,没钱的在自己院子里晒太阳,反正要度假,要自由的晒太阳,晒黑皮肤。所以三个前老板留下的老员工也不例外,他们说早就定好度假日期。
没有工人上班,比没有生意还让人头大,毕竟每个位置都不能没人,要不然运作不起来。没办法只能请还没出国度假的荷兰朋友帮忙。
荷兰人是特别现实的。朋友是朋友,喝酒吃饭也要分的清清楚楚,兄弟姐妹也不例外。所以,他们愿意帮忙,实际是要付他们报酬的。因为住的远更,开车回来的费用也要报销的,时薪也比正常的贵很多。所以这一块开支让人肉疼。
这些其实是都是小事,毕竟挣得钱还能解决这些问题。开导自己大不了自己少赚一点。但是有些问题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比如工作配合问题。考虑到我们夫妻是新的老板,员工开始肯定不适应我们的工作方法,所以都是按照她们以前的工作方式与流程。但无论如何,磨合的日子不够,再者有我们荷兰语水平低的问题,所以沟通不畅导致工作经常出错。
特别是周末电话订单多、堂食多的时候,流程崩溃,近乎瘫痪,出餐又慢又乱,经常少了一份薯条或一份小吃或其它奶昔之类的东西。甚至算错钱,搞得客人极度不爽,我们也是提心吊胆。
还好大多荷兰人比较宽容,他们都表示能理解我们新业主状况,说我们需要时间。 作为新业主我们会愧疚,担心回头客减少,总想对自己的失误做出补偿。于是每当出现错误,我们总会赔上笑脸,送饮料、送茶水或给折扣甚至免单。不同与给别人打工,新官上任,总是担心的事情太多,吃不好也睡不稳。更没时间去健身房,不到一个月,人直接瘦了五六斤。每天处理的事情也多,订货、收货、对账、付款、安排工人工作、照顾工人情绪、与老婆因工作分歧吵架。心情每天都在过山车。
开始每天电话不断,推销的冰淇淋粉的、推销能源天然气的、推销各种汉堡薯条的,还有拉赞助的,附近足球场搞广告的……所以有句话是对的、你在什么位置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这是因为有利益才是人与人最好的链接关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