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旅游从业者的自白
还有两个月,我就从事旅游行业七年了。按照李笑来的说法,七年一个操作系统,该更新了。
按照婚姻专家的说法,七年正是婚姻里的七年之痒,该挠挠了。
按照战友的说法,如果当初没退伍,现在也是中士了,得点安家费该退伍回家谋生路啦。
按照同学们的说法,七年前我们自己打酱油,现在都是熊孩子打了。
而按照我自己的说法,一路走来这七年幸好没有放弃。
也终于能挺直腰杆重复几遍当初的鸡汤:找份喜欢的工作来做,就仿佛一辈子从来没有工作过。
我想所谓热爱,就是没有它活不好,有它就算活不好也甘之如饴的感觉吧。
我不是学的旅游专业,其实我压根儿就没有上过大学,2010年春天揣着高中毕业证来到北京的时候,心底最深处是迷茫和绝望的。但是当初决绝地想要退伍,所以早就没有了后路,只能勇敢前行。
所以下班我会去南四环追夕阳,我会上班之前迎着朝阳跑步,也会在QQ空间里写几篇鸡汤鼓励自己,也会偶尔吃点肉串给自己加把劲。我知道我不会再回老家,老家没有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不能在北京,应该也无处可去了吧。
那一年,我已经24岁,在部队里呆了五年,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现在想来,幸好我进入的是我自己热爱的旅游行业。恰巧是这个职业让我能充满热忱,让我一直没有放弃。 很多人问我,说你的专栏一直写的是各个地方的故事,生活感悟之类的,很多年轻人需要的旅游行业内的知识啊,旅游业的发展啊你为什么不写写呢?这样更有意义,也是那些和你一样梦想诗和远方的人想听,想了解的。再怎么说你也是旅游话题的优秀回答者,所谓优秀不就是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吗?所谓优秀的人不就是能帮助别人的人吗?
我当然想写,其实对旅游行业的观察我早就想写出来大家可以一起探讨。因为知乎太多优秀的人,他们比我专业很多,我觉得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唯恐让人笑话,再耽误了看官的选择判断岂不是犯罪。 朋友说,你太高看自己了,你还没那么高的水平,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吧。再者,如果你一篇文章就能耽误少年的青春或者混淆看官们的选择,那我觉得那些人可能本来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我想想也对。所以从这一篇开始,就写写我对这些年传统旅游行业的感受,和对行业的一些分析。虽然没有专业人士那么严谨和透彻,但从自身经历出发,可能会更平易近人一些吧。
先写一句粗俗但切身感受有道理的话放在这里,具体为什么后面具体解释。
这句话是前两天跟朋友总结的:
行业好的时候傻×进来都能赚大钱,行业不好的时候再聪明的人进来也没有大用。
现在回头看看,我进入旅游行业的时候,赶上正是旅游行业红利期的一个尾巴。 可能每个刚进职场的年轻人,都会听到前辈这么讲:唉,现在真不行了,以前轻轻松松赚一万,现在一个月都赚不上那么多。
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命苦,都没赶上好时候,好年景。就算赶上的,也觉得是自己的能力高,跟行业发展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不然。最近看到了一个理论,说年轻人择业,最应该的不是去做十遍职业选择测试,也不是去请教几个不同行业的前辈,最应该的是沉下心来分析各个行业,不要靠感觉,要从网上找大量的专业数据来进行系统的思考,从而选择一个极具潜力或者高速上升的行业。老话讲的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说的入错行不是选职业,而是选行业。
根据我的切身经历来讲,确实是这样的。 2010年3月我刚进旅行社的时候,是一名销售。所谓销售,就是游客在网上看到我们公司的线路,然后打电话过来,我接电话解答疑问,帮客人报名,完成销售。
这个工作跟现在很多电商网站,比如途牛、携程的呼叫中心很像。这类工作大多工资不高,出卖体力,有时候会被客人折磨得筋疲力尽。
我当时的基本工资是一千二百块,外加销售提成。 我所在的公司不大,七八个同事,每个人分管不同的线路。做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很爽,因为我终于能天天对着美景,终于能帮助想出去玩儿的人快乐地出行,得到他们想要的愉悦享受。做这个事情对我来说也很不爽,如果你在知乎上问一个天天看着全世界各地的美景却去不到是什么体验,我估计我能说上一箩筐。
这个不爽的点也形成了一个悖论:每天面对客人咨询的看似专业的客服,都是哪里都不曾实地去过的屌丝。很多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悖论会对后续服务造成致命的隐患,甚至造成极大的损失,不管是对旅游公司还是对游客。 有人会说,公司不进行业务的培训吗?虽然公司会有培训,但是面对忙碌的工作、业绩的压力以及自身的认知,其实没有到实地去看,没有切身体会,都不能说专业。也有人会说,公司不会送各条线的客服去实地考察吗?且不说工资不高,工作压力大,服务业难做,人员流动大等等,就旅游业这薄如刀锋的利润,很难做到全员去实地培训的。
举个栗子,就说说近几年无处不在的某牛、某程。
以某牛、某程为首的旅游度假电商,是旅游从业者,特别是导游领队群体所最深恶痛绝的一类公司。注意,我说的是导游和领队群体这种最前端的服务实施者,直接决定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的这群人,并不是那些所谓被电商干掉的实体旅游公司。 栗子开始:
2014年夏天,邮轮旅游开始火热起来,皇家加勒比海洋神话号以及航行者号以天津为母港开往韩国和日本。我参加了去韩国济州岛两个航次的接待工作,有个满头花白的老太太从某牛报名而来,交钱订的是海景舱。邮轮大体上分成内舱、海景舱、阳台舱、总统套房等级别,价格不同。
刚刚登船,老太太就来到服务台,说给她分配的不是海景舱。我们查了一下房号,确实是海景舱。就跟她说阿姨,我们查了您那个确实是海景舱。她坚持认为不是,我很纳闷儿,我说阿姨您别激动,我跟您去看看。
走到房间的过程中,船已经开动。打开门看看,确实是海景舱。我就跟她解释说,阿姨,您这个就是海景舱,您看这个窗户外面就是海呀,您要小心点这个窗户不能打开。阿姨慈祥地点点头,说好的。 过了有十分钟,老太太又回到服务台,说,小伙子,不对啊,这肯定不是海景舱。我说我刚才给您解释了呀,您能看见海的就是海景舱。她说肯定不是,你们骗人的。我当时就笑了,自从从事这旅游工作以来,我每年都要被说很多次骗子。我就转了一个方向,我说阿姨,您在哪里报的名呀?那您说的海景房是什么样子的呀?
阿姨张开双臂说,我在某牛报的,他们告诉我是那种很舒服的,大海啊,落地窗户啊,小阳台啊,大床啊什么的很舒服的,肯定不是这种只有个圆形小窗口的就是了。
我说阿姨这个确实是的,只要在房间里能看见海的就是海景舱。您说的那个是阳台舱,比您现在的海景舱要贵很多。如果还有空的房间,您能补差价,我倒是可以给您协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