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1:02

更多的时候我其实想不起来还有个它。再后来看到它,它正和一大群流浪狗在一起,正好我出门,它远远望着我,我也站定看着它,我开始自责后悔了。它的眼神没有情绪,也可以说是很冷,没有恨,但也完全不对我抱有任何期望的眼神,从中我甚至感受到了极致的理性与冷静,就是毫无情绪的冰冷。一阵眼神对视后,它们走了,我再也没见过它,大概它是来道别的。【我站在那里,平生第一次真切意识到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我从未善良过,尤其是在自己尚未意识到的部分。(这一年,是2018年,是我一个走向更低谷的转折点之一。)

这条狗在之后多年都是我过不去的坎之一。那之后我家就再也不养狗了。

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1:18

有句话说的对,“你”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好人和坏人都做得不彻底。人若要做坏事,就别再给自己留有任何背上“虚无的十字架”的可能——然而这事是不可能做到的,谁也不知道哪天自己就有机会“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从此换了一个脑子,意识到了此前从未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事都说不准。反正我就经常遭遇这种事情,时常面临回旋镖。

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1:36

我至今记得那些年自己面对那些过不去的坎时的痛苦模样,我也记得游本昌版《济公》里面的华云龙。虚无的十字架是这世上最痛苦的惩罚,岁岁年年,挖心刻骨,像中了无限月读。所以呢,没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遭遇“站着一动不动”,那么届时如果想要在自己的无意识领域避免遭遇无限月读,最好的方法就是,无论意识到的意识不到的领域,日常与人为善做人留一线,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1:52

人有很多意识不到的东西,比如有的老人活了几十年直到老去也依然灵魂“单薄”毫无心性磨炼的厚重感,比如我们都做过父母的孩子知道父母哪里做得好做的不好,然而当我们为人父母时这哪里好哪里不好又好像从未被我们知道过一样。意识不到,转变为,意识到,这是个不确定的事件,也许也可以是个确定事件。是逐渐“开拓”自己与世界、明晰自己与世界的一个途径。也是在这个世界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的重要因素。很多人没有主见没有观点,因为大多数人都活的“无意识”,对什么领域无感,就是对什么领域无意识,就讲不出自己的观点,讲不出有灵魂的东西。多遭遇几场“站着一动不动”其实有好处。

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2:08

记忆尘封那几年,大致是2014-2018年。大学期间的记忆都很混乱且不敢触碰,这几年中新的记忆也都淡淡的朦朦胧胧的。期间姑姑做眼角膜手术,小叔大拇指被截断做手术,大伯离家失踪,堂哥堂弟辗转寻他好几回经历很多。这些很重要的事件,我都不太清晰,仿佛不是发生在我身边一样,更别提探望问候,有些事我甚至毫不知情。

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2:30

期间做过几份工作:2016年在美容院做前台时,是帮我堂哥处对象,对象是美容院老板的侄女。我本身对化妆爱美没啥兴趣其实可以谈得上讨厌了,但我爸有野心,想让我学然后和将来的嫂子一起开店。反正结果也被我搞砸了,我就是那种会坐我堂哥副驾位置的低情商的人。那时我抑郁症也没好哪去,正是大学退学后的几年“后遗症”,没多久美容院老板就把我定义为“像木头、没感情、自私”,她说的没错。后来忘记是什么事情,我俩发生矛盾,我又挨一耳光,我也没反应。越是自己人越要挨他们耳光,都要削我的足,要我去适他们的履,越是没有关系的陌生人越对我礼貌客气尊重。没反应是正常的,那时候的我跟死了没什么两样。

第二年,2017年,我开始在学后班工作。我记得也是那几年,三天两头的头痛,五天有三天会痛。像针扎一样的痛、一蹦一蹦的痛、偏头痛连带着眼睛痛牙痛、闷闷的钝痛……各种各样的头痛,在那几年我全都经历过了。

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4:33

我还记得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孩很有气质,性格早熟,很黏我,一放学就会扑过来抱我一脸星星眼地看着我。小学四年级已经开始和别的学霸一起写小说,性格不太服管,但她爸一来,她就会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严肃又乖巧,很难想象这是那个会跑过来抱我的叽喳小雀儿一样的姑娘,很难想象这是那个不服管偏要和老师对着干的姑娘。她爸也一副生人勿近的高傲感,一看就家教特别严,她说她爸不允许她看小说写小说。然后我就送了她一本我高中时存钱买的课外书。

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5:15

对于她,她的爱好兴趣或者说天赋,以及她正在接受的家庭教育,我都感觉惋惜,我们都在被最亲近的人做“削足适履”的事,我讨厌这种事情,我讨厌一些人被另一些人塑造成某种固定的样子,我想人就该像空气一样,像水一样,无形无相能呈万象才是最舒适的。她的未来会如何走向,她的心理是否会如我一般激烈变化,她和她父亲的关系是否会有裂痕,她会坚持写作吗,虽然她叫我一声老师,看似我能改变她很多的样子,但其实我没有那么大权力,除了看着她被她爸塑造成她爸想要的样子,我好像什么也做不了。也可能只是我没那个魄力去和他爸谈一谈。与其说是老师的悲哀,说是教育的悲哀,我更觉得是家庭的悲哀家长的悲哀人生观价值观的悲哀。

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5:39

真正让我有种无力感的,是另一个调皮捣蛋的一年级小男孩。平时一副天王老子下凡的派头,谁来都不好使。也就我这种软软糯糯的性格,大概在他母亲那块有所填补,偶尔他也会给我面子认真这个作业。每次他能乖下来的时候,他都给我一种他在拿我当母亲寄托一样的柔软依赖感,那时我还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他母亲来过一次,表现得对他不抱任何希望,可同时又会流露出一种她自己也很痛苦的表情。他很怕她母亲,甚至说话声都会颤抖那种,一样和在学后班判若两人。没想到不久,他父母就离婚了,双方都不愿要这个孩子,他哭的撕心裂肺,抱着我大腿说“我爸不要我了,我妈不要我了,学后班不要我了,我不想活了”。我改变不了这件事任何一点,我甚至没办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就站在那里一动不敢动,甚至没有去抱抱他,我一个字吐不出来。大人之间的矛盾冲动与幼稚不负责,总是要拉个无辜的生命来承担后果。这件事以前我好像写过了不想写了。

GYJCFK_ 发表于 2025-7-18 15:06:17

一个学后班总共大概70人,其中我所知得离异家庭或者有别的问题的家庭并不少。一个女孩子,母亲智力有问题,嫁给了她爸一个老头,她自身也不太聪明,性格很内向,被同学孤立。一个大老板孩子,时常把死挂在嘴边,也感受不到他的活力,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一个六年级单亲家庭女孩亲口对我说让我别管她了,是一种自我放弃的口吻,同样的口吻,同样的事件,在我初中和高中时都见过且都是我亲身经历听她们说出来。一个学后班老板好朋友家的孙子,父母离异各自再婚,在学后班尤其受宠,眼泪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他一噘嘴,爷奶就哄着他依着他,这是溺爱过了头,还是在拯救一个父母都不爱的小孩,我也不敢判断,两个极端都是深渊,中间这个度应该定在哪。这些小孩将来会怎样我也不知道,我时常联想到我自身的家庭环境,以及我自身的感受和抑郁症的痛苦,我不希望任何小孩再经历这些了。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30年了感觉有些经历还是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