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中后期青海东部农业区流行着一种潮流——采金潮,当地人俗称“挖金子”,每年春节过后,中壮年和年轻的小伙子们紧锣密鼓张罗着准备着到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草原或山麓深处挖金子。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开始一段艰难跋涉的岁月。
那时1986年春节刚过,就和家人商量,毅然决然辞掉了深深眷恋的民办老师工作,随潮准备到玛多挖金子。父母忙前忙后拾洋芋装面粉、嗮干粮切萝卜、缝棉衣补被褥,着手准备挖金子的家当设备和物资,赶制洗金盆、筛子和洗沙床等,一切就绪后父亲带着我和几个要好的乡邻亲朋开上手扶拖拉机奔赴黄河源头。手扶拖拉机时速不及60KM/小时,“突突突”的拖拉机轰鸣声陪伴我们一行七人缓慢行进,穿过湟源峡、柳稍沟、塔拉滩......虽然艰难但也充斥着无奈的笑语,“翻过日月山,又是一重天”,“上去塔拉儿子认不得大大(父亲的意思)”,越过日月山就进入牧业区,没有耕地和粮油作物,二月的草原刮着瑟瑟的狂风,寒意袭人。
翻越河卡大山、巴颜喀拉山几座大山,跨过清水河大桥来到花石峡,已经天黑了,我们在路边架起三锅岔开始做饭,饭后就地在路边架起帐篷准备休息,而同伴一位叔叔因感冒发烧加高海拔反应,呼吸急剧困难,我立刻装扮起赤脚医生,蒸煮清洗针管针头,拿起柴胡和青霉素,打针做皮试,一阵忙碌后总算恢复了短暂的平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