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421|回复: 26

整理和总结一下过去这几年做科研的经历与感悟

[复制链接]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发表于 昨天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北京参加完 2025 年 CCFSys 大会,进行了体系结构执委申请答辩,走下台才突然反应过来,原来我已经毕业 3 个月了,已经以新的身份开始了新的阶段。觉得是时候好好整理和总结一下过去这几年的经历与感悟了。故事或许不够精彩,但却是一名怀揣小梦想、不服输的学生真实的读博经历,希望能为正在读书的同学带来一些启发。
a6d18cbb-cfa3-4a38-96f1-5e976af69d7f.png
这些年,我对科研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1)有热情但没经验:刚开始的时候,满腔热情,但常常不知道该把劲儿用在哪;(2)天真懵懂:后来做了一些小的改进,就觉得自己能掀起大浪;(3)逐渐积累,但还有差距:再往后,逐渐掌握了科研的套路,却在真正的实践中处处碰壁;(4)经验传递,共赢:等到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就开始把方法和心得分享给师弟师妹,希望通过团队的力量一起推进;(5)视野更高,做事更稳重:走到现在,我逐渐培养了全局视野,不再只盯着论文,而是同时去思考做更实用的项目、团队如何合作、对外交流以及方向把控,多维度地推动课题组发展。

那我就按照读博这些年的关键节点展开讲述吧。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初入求是园
很幸运,18年的时候保研进了浙大(如果放到这几年这么卷的环境我感觉应该就保不上了)。记得很清楚,当年我的面试官是任奎老师、周亚金老师、韩劲松老师、孙贤和老师还有朴凯老师。这些老师都是领域的佼佼者,是我这些年一直努力奋斗的榜样,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跟这些大牛老师交流,记忆犹新。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心态是既然学校“收留”了我,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所以我提前半年来到了学校,开始真正接触计算机“系统”。由于本科是网安方向,之前专攻web安全和区块链安全,打CTF,所以对系统方向没有任何了解,也没有正儿八经看过CCF-A类的论文,所以刚开始读论文非常费劲,一个论文看三天而且还似懂非懂。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常态,刚入学的同学应该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所以大家不必焦虑,按部就班多总结就好。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想想,但是那个时候是真刻苦啊,给导师要了毕设题目后,就在浙大的实验室里面天天搞到凌晨2点(因为老师当时没在所以没人管我),只能靠自己到处查资料去复现论文,最后竟然也搞通了。当时初看两眼一抹黑的论文和代码,后面慢慢捋顺了也没啥,都能搞得定,所有事都如此,大家只要沉下心,万事都能有进展。
00a1518f-cce4-42d6-98d3-59efde29a972.png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后就要提到我当时最头疼的汇报了。我们时不时要给老师汇报一些论文。当时报告讲的是真烂啊,因为抓不住重点,所以讲的时间长,大家又都听不懂,效果不好。后面我才知道,科研的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讲报告,这也是我们课题组狠抓博士生的一个基本能力,贯穿整个读博期间要一直练习。讲报告不能上来就讲细节,要金字塔结构去讲故事,要按照背景、动机(现有工作不足+观察)、核心解决思路、挑战、具体设计细节这样的思路来讲。

就这样,顺利度过了本科阶段,正式入学了。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科研菜鸟
很快赶上了疫情,在家待了半年,整个菜鸟阶段都是在家度过的,进步极其缓慢。还记得当时组会每周都要讲进展和论文,A类论文看不懂也讲不明白,就偷懒看一些写的比较简单的文章,想一些小修小补的idea,然后想憋个大的想法给老师看看我的“重大发现”。我记得有一次组会做了60多页的ppt,都是科普性质的内容,仿佛在给老师讲课(太冗余太长了,要避免这种报告,毕竟听众的注意力有限),最后给老师讲了一个B+树的小改动,以为自己发现了重大的想法(其实就是做trade off,没什么创新的东西,而且对好处坏处都没有很深入的分析)。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回想,老师当时也不忍心浇灭我的科研热情,不断鼓励我探索的好。后面带师弟后我也发现,刚开始科研的同学们确实会经历这样的状态,时不时就会有一种想法,然后这个想法要么很小不足以支撑创新,要么就是低垂的果实很多年前就有人做过。这也是常态,大家多经历之后就会发现,科研就是随着你的水平增加,从没有想法,到想法很多(但大部分没用),到想法很少(更聚焦),到想法很多(领域打通了)的过程,大家可以对照自己到了什么阶段。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阶段大家要做的就是沉住气,不能看着别人丝滑发文章,自己什么想法都没有就开始焦虑。毕竟厚积薄发,且领域不同进展也不一样。你只要保障自己每天都有收获,哪怕是一篇论文读懂了,或者是一个想法被你否定了,都算很大的进步。千万别自我怀疑,因为你会发现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只靠自己大概率是想不出来什么好的想法的。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时候我就注意到,每个人的科研风格不一样。我是风风火火类型的人,比较跳脱喜欢到处去碰点子,然后盲目自信以为自己发现了好的想法,虽然动作很快,但是不扎实不深入;而我同门几位同学是相反的风格,他们按部就班扎实去推,始终在积累,半天看不出来有什么进展(有的人坐不住就会焦虑),但是一旦开始下手就是高级货,两种风格我觉得要做一些结合,在科研初期可以多积极主动去尝试,速度可以快,但是到科研后期就可以慢下来。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从心态上来看,这个阶段的我还有放假的概念。每次周四开完组会,周五与周末都会有解放的感觉。现在来看,当时还是为了导师而科研,等高年级之后,其实每天都是在工作,也是在休息,跟科研初期的心态是不同的。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