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eob0dy 于 2025-7-8 14:13 编辑
我来自东南丘陵的一座小城市,福建省的高考压力在统一命题卷中算是最小的,这也让我度过了比较轻松的高中三年,甚至高二还停课一年专门参加学科竞赛。高考结束后,我的分数不高不低,和平常相比也算是正常发挥可(可不爱说自己是“考败来湖),最终来到了长江下游的下游9B5。虽然我觉得自己还能多考二十分,但我的父母对我的成绩很满意,由于大部分时候都是我一个人默默学习,不太需要也不希望被管教。他们对我最大的期望是考上211足矣。
成绩出来之后,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资料,翻着往年位次的小册子,查找那些和我排名相近的学校和专业。当然,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高等教育的孩子,让他说出他到底喜欢什么专业、今后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甚至判断行业在之后是否有前(钱)途,显然是一件荒谬至极的事情。我对这些专业要学什么能够干什么没有任何概念。彼时计算机互联网还是专业之王,与金融经济并坐三极,自动化电气法律医学作为知乎严选的第二梯队紧随其后,生化环材四大坑土木机械两护法是不曾改变的箴言。
我还记得,我在这个学校填写的6个志愿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建筑学、金融数学、信息安全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然而最后预录取的时候,我却在查询网站上看到了陌生的字眼: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明明比投档线高了这么多,咋还是没避开生化环材呢,难不成被操作了?还好四处打听之后发现我们学校转专业是相对容易的,在这一刻我就定下目标,非计算机不转!在知乎上闲逛之时找到了全宇宙最好的教程:计算机速成课。看完视频的我感觉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我简直就是为计算机而生的天才。
暑假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没有毕业旅行,没有提前预习,每天看看游戏直播,到处找一些游戏玩玩,和同学去健身打球,作息不规律+熬夜自然是无法给我的小身板添几两肉。本来有自学c语言的打算,后来也不了了之。在我生日那天,我央求父母给我买了一台ipad pro,我将大学四年的任务寄望于它,认为我根本不需要购买笔记本电脑。
之前打游戏练就的不标准指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被同学狠狠嘲笑,我立刻开始了qwer键位的标准指法练习,期待着能为之后的编程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几乎和每个进入大学的懵懂新生一样,我憧憬生活,渴望变化。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上一个好的初中;初中的时候家长告诉我要认真努力,考上好的高中;高中的时候所有人都朝我大喊,必须奋发向上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我没有想到的是,进入本科的第一课,是我那之后几乎不会见面的班主任在班会上的敦敦教诲:你要勤奋刻苦提升绩点,拿到保研资格。不同的是,他会希望你留在本校读研。但明明他们曾告诉我,上了大学之后你就自由了,你可以学你想学的东西,探索自己的兴趣,你需要提升综合素质,需要软硬兼修。
我对班主任的态度感到厌恶,我暗自道:你们侮辱了我理想中的科研,更不是我梦中科学家的形象!军训闲暇间,和学生助理的对话让我若有所思,他们说,你要多参加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多参加学科竞赛,还有尽早进课题组参与科研。拿了国奖的班助学长学姐更是相互调侃xx神yy神zz神,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只是记住了几个名词。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材料大类专业很好,不要听他们乱说!你要有自己的判断。比如计算材料学,只能是学材料的人去学计算机然后做仿真和模拟,学计算机的人是学不来材料的!“ 参加过化学竞赛的我暗自发笑,还颇具戏谑地问班助,你真的觉得材料专业很好吗,你拿了国奖那你能手解薛定谔方程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