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记录这些年在科研路上的点点滴滴

全部评论38

11# 昨天 13:13 | 查看全部
从 UCSD 回来后,我参加了国家奖学金的答辩,并申请了 MSRA 的校外毕业设计,随后便启程前往北京,开始了为期半年的 MSRA 实习。组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目标检测、分割等任务,而我之前做的项目与这些方向几乎毫无关系。为了能尽快上手,除了自己努力学习,我几乎天天向其他实习生嘉瑞和刘泽请教。他们都非常优秀,也非常有耐心,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跟上了组里的节奏。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12# 昨天 13:14 | 查看全部
一开始,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助组里重构代码库。张拯学长让我调研 SyncBN和 BN在语义分割和实例分割任务上的性能差异。起初我觉得这个任务很简单、甚至有些枯燥,但随着实验逐渐深入,我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和结论。每次与张拯学长讨论,他都非常耐心地指导我如何规范地推进实验,如何系统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当时养成的一些良好的实验管理习惯,我至今仍在受益。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13# 昨天 13:14 | 查看全部
后来,我开始在微软主导一个自己的科研项目。那时正值 video understanding 刚刚兴起,在锡洲的带领下,我和刘泽一起探索如何用一个统一的框架同时实现视频分类(video classification)和动作检测(action detection)。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14# 昨天 13:14 | 查看全部
我大致记得,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疯狂读论文,复现各种 baseline。我和刘泽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想法,但最终并没有找到特别有创新性的突破。这个项目持续了三个月,最终也没有产出,只能作罢。那时挫败感很重,因为组里的其他实习生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论文产出。而我连续几个月的努力却没有拿到实质性成果。不过,在跟季峰和胡总多次交流后,他们总是耐心地开导我:做科研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也无法保证每一个项目都会成功。更重要的是,能在不断的挑战和失败中坚持下去。这些话,我至今铭记并一直受用。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15# 昨天 13:15 | 查看全部
Video 项目结题后,距离我的实习结束还有一段时间。恰好胡总希望将组里 RepPoints投稿扩展到实例分割方向。当时我对“寻找一种unified表达来实现更强的下游识别任务”非常感兴趣,于是跟胡总聊了几次,决定试试看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把这个项目推进,投稿到 NeurIPS。于是,我开始了与其他两位非凡实习生——杨泽和绍辉的合作。杨泽是典型的“好学生”,冷静、强大的编程能力、对细节极为敏锐;绍辉则更像是个艺术家,大量的论文阅读让他几乎无所不知。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16# 昨天 13:15 | 查看全部
投稿前夜,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留在公司,听绍辉给我讲他未来的研究设想、各种我不熟悉的研究方向、展示形形色色的 demo 视频。他独特的气质和极高的 research taste,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在最后几个月几乎每天加班赶论文。虽然初次投稿时审稿分数并不理想,但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们持续打磨和提升,最终这篇论文成为了我在博士入学前完成的、最完整、也最喜欢的一篇作品。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17# 昨天 13:15 | 查看全部
从 MSRA 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我进入了一段短暂的休息期,按部就班地准备毕业,开始了毕业旅行。那时我对未来还充满了未知,但也始终充满积极的期待,总想着在接下来的博士生涯中,能真正做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事业。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18# 昨天 13:16 | 查看全部
3. 博士:CUHK。其实,原本我一直计划去北美读博,但由于各种原因,在申请季刚开始前,我临时决定留在亚洲发展。因此,在申请香港中文大学(CUHK)的时候,压力非常大,因为当时大部分顶尖实验室已经基本招满了。后来听说周博磊老师刚从 MIT 毕业,即将加入 CUHK。当时我知道周老师很有名,所以也没抱太大希望。不过,后来周老师看到了我的简历,跟我聊了几次,最终决定给我发 offer。就这样,我的申请季很晚才开始,也很快就结束了。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19# 昨天 13:16 | 查看全部
因为香港开学离我在浙大毕业只有短短三周,中间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我便匆匆来到香港入学。入学后的前几周,我一直在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博磊老师叫我聊了几次,但一开始也没有找到非常吸引我的课题。后来,博磊建议我去找其他新入学的同学聊聊,他说:“你们背景比较像,说不定能碰撞出一些火花。”于是,我遇到了对我整个科研生涯影响深远的第一位伙伴——策元。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20# 昨天 13:17 | 查看全部
策元告诉我,他之前也短暂接触过 video understanding,觉得很有趣,但一直没机会深入做。我也分享了自己之前在 MSRA 积累的一些经验,虽然项目没有做得很好,但我们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合作,把我在 MSRA未竟的项目好好完成。在这个项目中,我深刻体会到策元丰富的经验和做事的条理性,尤其难得的是,他在 PhD 初期就展现出非常成熟的科研能力。和他合作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科研执行上的经验,项目也顺利被接收。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一扫访问小程序
获取最新资讯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