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0:27

暑假结束后,于8月25日乘车去地处南昌县的战友黄小龙家,与他一道返校。他家住在南昌县的一个小镇上,印象深刻的是,他家门口有一条清澈的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当不错。在他住了一晚。第二天我们离开,黄小龙的母亲煮了十个鸭蛋给我们带到路上吃。

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2:30

我们到南昌乘火车去上海。在火车站遇到一位没座位的孕妇,我把座位让给她,自己在车上站了一晚。

上午10点左右抵达上海,我们没有马上买票去南京,而是在火车站附近(天目东路)找一家客栈住宿(5元一晚),想在上海再玩玩。由于天气太热,黄小龙战友打开带来的鸭蛋,发现已经变质了。

翌日,去上海南京路、外滩、人民广场游玩,下午乘火车回到南京。

1980年8月我(右一)与炮校同学黄小龙在上海外滩的留影

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2:59

开始第二个学年的学习后,野外作业多了起来,基本上天天乘军用大卡车外出,到汤山靶场进行测距、观察、指挥、操炮和实弹射击等课目的训练。中午返回,下午又去。

汤山靶场地处汤山镇境内,占地面积较大,人迹罕至、荒山野岭,是南京军区炮兵部队的主要训练基地。

当年我们的野外训练(右一为黄小龙,中间为余天兵,左一为)

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3:15

1981年,南京军区决定在鼓楼广场举行“八˙一”建军节阅兵式。驻南京各军事院校都将派出一个方队受阅。我们中队将组成一个方队代表南京炮校参加。

为高标准完成好阅兵分列式,展示炮校官兵的精神风采,从这年的五月起,学校集中三个月的时间对我们进行军姿、队列和分列式的强化训练。

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3:40

由于我们组成的是徒步方队,这三个月天天练的是摆臂、踢腿等动作,一个动作分解成好几个步骤,练上几十成百次,要求高度、斜度分毫不差,整齐划一。同时还练大家的站功,在炎热的阳光下,保持全身笔直一个小时。

当年在南京炮校的留影

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3:56

南京素有“火炉”之称,夏天的地表温度可达50度左右。这三个月,我们是在炮校的练兵场上顶着炎日度过的。这是我们最艰难、最辛苦的三个月。由于长期的自我封闭,这期间经历了一段难言的畸形纠葛,并陷入死胡同,难以自拔,再加上夏季的超强度队列训练,食欲大减,自己一度骨瘦如柴,甚至比当年高考结束时还要消瘦。同时,我还患上了一种严重抑郁症。我想,要摆脱这种状态,极需一次远行或离开这儿一段时间。

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4:20

7月30日凌晨2点左右,中队参加阅兵的人员乘军用卡车前往南京鼓楼广场,去参加南京军区“八。一”建军节阅兵式。抵达指定地点后,每人吃一份面包、一根香肠,喝酸梅汤权作早餐。

早晨6点,阅兵式开始,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讲话。六点半列式开始。

1981年7月31日《新华日报》对南京军区“八。一”建军节阅兵式的报道

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4:37

阅兵结束后,学校开始放暑假。我决定一个人回家,这样既可以让我好好地独处,又能好好反省、反思。离校时,我先到地处南京鼓楼广场的南京百货大楼,用积攒的40元津贴费给母亲买了一台熊猫牌台式收音机。给母亲买收音机,一直是我的梦想(详见我在《当年赣州马扎巷15号的人和事:林家》一文中的叙述)。

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4:53

1981年的11月至12月,我们进入毕业考试季。其中,11月26日至27日为火炮的实弹射击考试;12月9日为兵操考试,主要在学校兵器场进行,主要考核我们对122榴弹炮的实际操作;12月11日上午为炮兵战术考试,地点在野外训练场;12月15日上午为火炮指挥的笔试,12月19日为指挥专业笔试,12月22日为口试,地点在教学大楼。

罗良伟 发表于 2025-4-20 17:05:16

野外实弹考试在汤山靶场进行,一个一个学员轮流上场进行,从发现射击目标、计算射击诸元,到下达射击命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们队152名学员的野外实弹考试分两天时间考完。实弹考试的成绩占我们所有射击成绩的25%,能否过好这一关,是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毕业或毕业成绩好坏的关键。

当年我们中队在汤山靶场野外作业的留影
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查看完整版本: 回忆我的人生以及在军校的那些日子